四禧公教|AI如何重塑艺术创作与审美?: 线下艺术讲座

南京 2025年6月14日 
南京

四禧公教

艺术讲座:AI如何重塑艺术创作与审美?

 


 

站在科技与艺术交汇的边界,“时间的碎片与未来的姿态”呈现了艺术家利用科技媒介诘问艺术表达的多元可能:刘昕用人工制取的眼泪模拟真实的温度,童昆鸟将工业废弃物组成平衡鸟的羽翼,使其转动飞翔...科技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为艺术家提供了洞察社会的更广阔视野,让艺术家能更好地衡量生命和精神的重量。

 

但当科技再向前跨越,以一种更主动的姿态介入艺术呢?

 

最近,AI软件的生图功能再次进化,不仅能根据文字生成图片,还支持连续发问、风格转换、精准色彩等更细致的自定义操作,许多AI创作的艺术作品也登上拍卖行,亮相艺术界。一系列的现象引发着更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如何在艺术创作中更好地应用AI?当AI参与艺术,究竟是谁在创作?著作权体系该怎样起作用?...

 

因此,在AI算法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视觉生产范式的当下,四禧美术馆荣幸邀请到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卢潇老师,在6月14日下午14:00-16:00为我们带来“AI如何重塑艺术创作与审美?”主题讲座,与大家一起针对AI与艺术的互动展开讨论。

 

在本次讲座中,卢潇老师将分享AI技术的概念讲解和参与艺术的案例,为我们讲解如何借助AI生成更多创意和创作思路,以提供新的审美体验和美学标准,同时还会基于现实状况中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思考如何在科技和艺术表达间寻求平衡,为AI与艺术创作的和谐未来描摹画像。

 


 

主讲人
 

卢潇(Lucia Lu):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助理教授、创意科技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在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与教学方向包括艺术管理、艺术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

 

 
活动流程

 

14:00-15:30 讲座分享

15:30-16:00 答疑交流

 

活动回顾
 
6月14日,四禧美术馆荣幸邀请到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助理教授、创意科技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卢潇老师为我们带来“AI如何重塑艺术创作与审美?”主题讲座。

 

近年来,随着AIGC的迅猛发展,科技与艺术的交汇频率逐渐高涨,同时困惑与挑战随之而来。卢潇老师首先从古希腊时期技术与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艺术的交织探入科技与艺术的渊源,并以自身求学和教学经历为线索引出AIGC如今在学院教育中的参与现状,及其在各领域的功用。

 

随后,她用艺术、影视、游戏中的多重案例剖析人工智能对创作流程的重构,那些曾经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的创作在人工智能的介入下被大大缩减,而传统美学要素也面临着被用户数据和算法替代的风险,人类与机器的想象将发生紧密融合。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大家就日常、创作或工作中使用AI所产生的困惑与感受进行分享,并提出和讨论艺术是否会因为AI的介入而产生新的批判标准,AI的出现是否与摄影的出现一样引发艺术界的变革等问题。